2021年7月30日,“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2021高校人工智能教學研讨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線上形式順利開班。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處處長孔垂謙 、伟德victory/人工智能學院院長陳兵等領導和專家出席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代表項目主辦方緻辭。他指出,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正深刻改變着人們的生産、生活、學習方式,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标國際前沿,我國在該領域的理論創新、關鍵技術掌握、拔尖人才培養和儲備上均存在不足,十四五期間,培養人工智能拔尖人才,是中國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部于2018年4月啟動“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該計劃實施四年來,中心協同北大、清華、南航、北郵等高校,百度、英特爾、微軟亞研、IBM等公司組織了3期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論壇、8期人工智能教學研讨班和16期學生人工智能訓練營,以多種形式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楊曉春對廣大教師學員提出三點期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人工智能對外交往的各個方面;二是學以緻用,為我國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創新人才;三是引導更多學生和合作夥伴參與到人工智能和人文交流中,為人文交流賦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處處長孔垂謙代表項目承辦方緻辭,向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對教學研讨班的指導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本次舉辦的高校人工智能教學研讨班活動,是落實《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重要一步。學校非常感謝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信任,把這樣一次重要的活動交給南航承辦。也感謝鄭緯民院士等十餘位專家應邀到研讨班授課,給學員們帶來精彩的報告,分享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各個環節的重要成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于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近三年來學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不斷突破,取得顯著進展。2019年開設人工智能創新班,2020年獲批人工智能專業,探索AI+X和X+AI的雙交叉培養模式。積極與華為、海爾等共建人工智能産教研合作平台、與航天五院錢學森實驗室聯合建立人工智能實習基地,并獲批工智能教學實驗室品質提升工程。
開班儀式結束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鄭緯民教授為大家作了主旨報告。
本次教學研讨班為期5天,邀請了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院校的十餘位專家學者進行授課,來自複旦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49所高校的109名教師通過網絡參加理論培訓與教學研讨。